施卫东是60年代出生的上海人。1999年8月,施卫东为了驱散股市失利的苦闷,来到南京旅游。有一天,施卫东因为汤喝多了,当他走到汉中门时,突然想上厕所。因为对南京环境不熟悉,施卫东找了10多分钟,也没有找到厕所。憋急了的他只好伸手拦了一辆的士,让司机带着他向厕所奔去……
施卫东回到住处后,不禁想:自己遇到的这个情况,说不定别人也会遇到,如果像南京这样的六朝故都的公共厕所都不充足的话,那么全国该缺多少公共厕所呢?如果在公共厕所上动脑筋,能否改变自己目前的窘境呢……
施卫东决定实地考察一下南京城的厕所分布情况。第二天,他推着一辆借来的破自行车上路了。
3天跑下来,他的想法也得到了验证:南京城的公共厕所与这座城市的人口密度相比,数量太少,分布也不够合理,而且基本上全是老式厕所,又脏又乱。
施卫东马上下定决心:从事厕所事业!说干就干,施卫东写好了两份开发制造公厕的申请,分别寄至上海市和南京市规划委、环保局和市政建设等部门。
2000年1月,施卫东正式开始了他的“厕所事业”。他和南京市政部门商量好,一旦他生产的移动厕所符合标准,市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全部买下。
施卫东从银行贷款,再加上自己在股市里剩下的几万元钱,买下了市郊的一块地皮,建起了厂房。
厂房建好后施卫东开始招聘人才,可两次去人才市场,人家一看是“厕所制造”四个字,扭头就走。招不到员工,施卫东干脆不招了,就由自己一个人来做。后来又聘请了几个技术工人。
在施卫东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第一批移动厕所很快制造出来了。这批外形美观大方的移动厕所,得到南京市政部门的肯定。施卫东把公厕投放到雨花台、中山陵等旅游景区和南京市繁华街区。这些景区人流量大,厕所的“生意”非常好,每个月都能收入十几万元。
初尝甜头后,施卫东决定向全国推广。并不断开发新型厕所和扩大生产。
那些日子施卫东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厕所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一次偶然的如厕把施卫东苦想多日的谜题给解开了:有竞争力的厕所最起码应该是没有臭味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走访了南京大学的生物学家唐教授。经过唐教授点拨,他知道了想让屎尿没有臭味,只有用一种细菌去分解。唐教授还专程从生物实验室找到了一些类似的细菌送给施卫东。施卫东回到办公室后,马上从厕所里弄些大便和尿样进行实验。
为了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施卫东还招聘了一些生物专业人士,成立了研发小组,在这些细菌的基础上,寻找更合适的分解屎尿臭气的细菌。
不懈努力以后,消除臭味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一突破性进展,让施卫东的移动厕所大受欢迎。
接下来,施卫东便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移动厕所的温度。
一般移动公厕都是在室外,不论是有火辣的太阳还是凛冽的北风,移动公厕那薄薄的板材根本挡不住外面的温度。而采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厕所的温度调节到适宜呢?施卫东开始在板材上想办法。经过近百天的筛选,施卫东终于选中日本一家板材商提供的原材料。这种原材料本身就具有保温的特性,能把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这样一来,施卫东设计出来的厕所就比其他厕所公司生产出来的厕所温度明显舒适多了。
这一举措又让施卫东在中国的厕所市场上占了先机。
随着施卫东公司规模的扩大,其科技实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用专业能力和实力信服了中国航天部(现中国航天控制中心),航天部的领导在考察完施卫东的生产基地后,专门派人把他请到北京航天城,要求施卫东为“神舟”飞船的地面指挥车量身设计安装移动厕所。
由于地面指挥车时而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里工作,时而在40多摄氏度的酷暑中执行任务,面对这种特点,施卫东再次专门进行试验,给“神六”地面指挥车送上适应能力更强,分解大小便速度更快的移动厕所……
鉴于施卫东的厕所公司在“神三”、“神四”和“神五”飞船的实验过程中立过汗马功劳,尤其是在中国“神六”载人实验过程中,很好地完成了地面移动厕所的任务,中国航天有关部门与他签订了新的协议,“神七”最终载着施卫东最新款的厕所飞到太空里去了……
如今,施卫东还为自己的“协力环保科技公司”准备材料申请上市,他要通过融资的方法,将“除臭气”文化推广开来。
从一名普通的上海青年,到一个坐拥亿万元资产的“厕所大王”,施卫东并没有走什么捷径,他所走的只是一条别人不愿意走的道路——与“臭”为伍。
|